正规代孕的费用

《善天下》新刊|慈善文化有什么用?

点击量:416   时间:2023-12-07 11:36

慈善文化有什么用?

文/赵歆

(《善天下》2018年第12期)

慈善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丽一章,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与演进,形成了自身独特而精到的核心概念及思想体系。但“慈善文化”到底是什么?对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?对于非公益从业者尤其普通民众来说,这些概念仍稍显抽象。

怎么理解慈善文化?

访谈嘉宾:

李劲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

彭建梅中国慈善联合会执行秘书长

王文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秘书长

访者:各位怎么理解慈善文化?

彭建梅:国家为“慈善”立法,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,是制度层面非常大的进步。“慈善文化”历史扎得比较深,中国文化核心部分就是“善”文化。从我们对人性的理解,“人之初、性本善”到“上善若水”,慈善的定位非常高。改革开放后,向西方学习,也是比较正向的学习过程,吸收了西方的慈善文化。所以目前的“慈善文化”有传统的积淀,有现代制度的支持,还有西方的一些借鉴经验,这个基础蛮好。

如何看待现今公益行业的观念之争?

访者:这两年社会上仍然有一些质疑的声音,有许多影响较大的事件发生,这与慈善文化有怎样的关联?是慈善文化根基的支撑力不强吗?

彭建梅:这个争议特别好,在这种质疑、争议、追问当中,我们去坚守人类文明继承下来、好的东西。争议本身就是历史阶段不同文化的接触,必然产生的一个过程。我们有企业成立的组织,有宗教机构推动成立的组织,有政府支持的组织,有民众自发成立的组织,还有国外引进来的组织。这种多元化慈善主体生态,就表明了多元文化的交流,我相信在交流中,一个立足当今时代的好的慈善文化迟早会出来。

王文:冲突源于群体的变化,从小众到大众,自然会产生变化。从自发生长到依法规制,也会出现文化之间的冲突,当然文化是体现在制度和价值标准中的。我觉得核心在于文化之间价值观的争论。现在讲人人公益,所谓公益行业和公众朴素慈善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。慈善从业者会认为公众不是慈善,至少不是特别有效率,或者是不符合慈善认定标准的慈善。但公众又很真实的存在,而且这种自发生长的力量会成为慈善非常重要的实力。

彭建梅:“慈善文化”本身来讲,万变不离其宗。那个宗是什么?就是慈善文化的核心。核心是什么?就是个人和他人、集体、社会的关系是怎么处理的。这种关系的平衡,就是强和弱、贫和富之间的平衡,慈善始终在做这样一个调节,这是慈善价值观层面坚守的东西。

李劲:“慈善”在中国的重要一点就是调节个人和他人、集体、社会的关系。去年最有争议的两件事:一是“冰花男孩”该不该得到老百姓给他捐的几十万。有个机构以他的名义筹了40万,而解决他的问题,可能就5万或10万,那其它钱应该给他吗?争议是很大的;二是深圳的罗尔事件。他到底该不该拿捐款?到底有没有能力自己来承担费用?他为什么要让老百姓承担费用?这就是个人和社会、和他人的关系。

彭建梅:专业的慈善组织就是用专业的方法,依规依法、公正地处理这些问题,去协助个人解决没有能力解决的事情。

李劲:价值观就是用来判断什么是对的、什么是好的。显然,专业机构的判断和老百姓的判断有差异。怎么处理?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。中国传统文化里,很多学者认为,除了家和天下,没有姓“公”的。公益是什么?公益的“公”,该怎么定义?现在也没有解决好。用“与人为善、日行一善”这些观念,比较难解释。

王文:为什么做慈善?为什么捐赠人会捐赠,能悲悯多久?就像朋友圈出现第一个大病患者时,我们会觉得每一个生命值得全力以赴,但当朋友圈出现第十个大病患者时,我们的心态是不是发生了变化?悲悯和爱心无法回答做慈善的动机。慈善应该是我所需要,参与者是最大受益者,捐赠者也是最大受益者。

曹德旺先生说,我们为什么做慈善?是因为我们要感恩那些需要我们的人,不然我们都没有机会去行善积德。但是爱心如何不被社会利用,或者不被引偏,就出现了专业机构。机构会基于现行法律制度,基于爱心合理引导,所以慈善机构的价值就体现出来。

慈善应该是源于内心真实。做慈善如果源于利他很难坚持下去。人终归要服务于自己,利他的本质还是利己。慈善会告诉你:真诚、真心的去利益别人,你才能真正利益自己。

是否有必要回望中国的慈善文化?

访者:最近十年,中国公益慈善发展很快,但都是向美国、向西方学习,是否有必要回望中国的慈善文化?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现代的中国慈善文化?

彭建梅:全世界的慈善文化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,经济制度会有不同但慈善有共性。慈善文化是人类文化当中最核心的部分,是人类围绕可持续发展,自然而然形成的基本共识。它是普世的。中国历史文化中好的东西,可以和现代制度相结合。西方社会有些东西可以学习,如对个体权益的尊重,对个体价值的重视,人和人之间平等、社会公平正义等,不仅是学概念,而是如何和制度相结合。

李劲:西方文化里讲人生下来就有权利,不管这个人是残疾,是贫穷,都有国家和社会给予的,作为人所应该拥有的权利。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还差一点,就是对个体的尊重,特别是平等的尊重。每个人都应该有潜力自我实现,这些用侧隐之心是不够的,应该上升到更高的层面。

李劲:《中庸》讲,“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”。忠是什么?“忠”是别人尽心尽力,“恕”是我们推己及人,能够己所不欲、勿施于人,这就是讲和他人的关系。中国传统文化的慈和善是什么?如何规范、指导人们的行为?我认为,一要全面复兴传统文化;二要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成一致。

王文:谈中国慈善文化,需要重新审视文化重构的问题。首先要信仰重构。何为信仰?有坚定相信的东西,并且去仰望追求;二要重构普世价值标准。判断是非、对错、好坏、优劣、有效与非有效之间的标准;三要制度重建。慈善最终是生活中的慈善,是人人在其中参与共建共享的慈善。慈善最终是融入到生活方式、生活形态及生活本身的重建,让慈善成为社会的底色,而不是独立割裂的一个部门,和所有人息息相关。慈善的现代意义才能体现出来。

彭建梅:对。慈善是跟我们很亲近的一个东西,是日用而不知的一个存在。一旦把它作为一个制度安排,作为一个机构运营,就有隔阂了。慈善的文化,最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尊重,每个人有自己慈善的方式、参与的方式、自己的理解。慈善是特别透气的,多元共生的,这才是这个社会的活力。

编辑|黄帅审核|吴秋红


参考资料

  • 吉林省政府召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

    吉林省政府召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

  • 新加坡如何提升城市交通畅通度

    新加坡如何提升城市交通畅通度

  • 越播越火,做实今年第一美剧

    越播越火,做实今年第一美剧

  • 公司歇业的后果有哪些

    公司歇业的后果有哪些

  • 哪里有代怀价格表_代怀孕怎么上户口,天

    哪里有代怀价格表_代怀孕怎么上户口,天